最近一次“傾倒牛奶事件”發生在2月15日:希臘農民上街抗議,把牛奶倒在高速公路上封鎖道路,以表達強烈不滿。
而歷史上最出名的“傾倒牛奶事件”則是1929年的美國:有的人饑腸轆轆地排隊找工作,農場主卻把一桶桶牛奶倒掉……這成為美國大蕭條時期的標志性事件。
希臘農民的憤怒起因于能源價格暴漲。


(來源:微信公眾號“能見” 作者:周夫榮)
2月15日,中新網稱,石油和天然氣進口價格的高漲在希臘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電力公司面對巨大經營壓力,越來越多的拖欠賬單現象出現。隨著能源價格持續上漲,可以預料的是第一批電力銷售商破產潮將出現。
同處歐洲的法國也正承受著物價持續上漲。2022年1月,法國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上升2.9%。在其諸多影響因素中,能源價格同比上漲19.7%占所有上漲因素之首。
英國的情況有過之無不及。
英國能源監管機構ofgem近日宣布,自今年4月1日起,受能源價格上限制度保護的約2200萬用戶將面臨能源零售價格上限的大幅上調,家庭用戶的能源支出上限將出現高達54%的暴漲。
這項能源價格上限制度的初衷是為了杜絕能源供應商賺取超額利潤,以保證用戶享有公平價格。該機構通常在每年的2月和8月調整能源價格上限,分別于當年的4月和10月生效。而更加讓人絕望的消息是,能源價格可能在10月份再次上漲。
與此伴生的,是小企業面臨不斷上漲的能源成本壓力,可能因長期處于虧損狀態而倒閉。英國能源供應商的破產潮也在路上。
其實,包括希臘、法國和英國在內的多個歐洲國家正面臨著幾十年來最嚴重的能源危機。雪上加霜的是,天然氣、原油、煤炭價格你追我趕,相互疊加上揚,這次能源危機正在愈演愈烈。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首先來看天然氣。2021年以來,歐洲天然氣價格已上漲超600%。
歐洲天然氣價格飆升的背后,是全球經濟復蘇帶來工業需求增長,極端氣候的出現帶來民生需求增長,綠色發展帶來綠色能源轉型等多重需求上升,而另一面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和庫存都不足。
國際能源署在其2022年第一季度天然氣市場報告中提出,2021年,全球天然氣消費量反彈4.6%。然而,2022年1月,歐洲天然氣的庫存卻僅為50%,遠低于以往70%的平均水平。
受天然氣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歐洲多國電價漲幅超過200%。
此外,更高的碳價也推高了電價。目前,歐洲碳市場價格持續上漲,突破80歐元/噸。2月3日,歐洲碳排放期貨價格最高已漲至94.94歐元/噸,這是歷史新高。
再看石油。國際原油價格已經連續三個月大幅上漲,一度突破95美元/桶大關。標普500能源指數漲幅接近24%。大多數石油上市公司都預告了數年來的最高業績表現。
油價上漲前則經歷了一番大跌。2020年,因為新冠疫情影響,油價經歷暴跌,全球油氣產能明顯收縮。數據顯示,全球活躍油、氣井數量約1000座左右,僅為疫情前的一半。
歐洲能源價格大漲,不僅為經濟發展和民生帶來不利影響,還拖累了歐洲在國際貿易中的表現。2010-2020年,歐盟能源貿易逆差下降47%。而2021年1-10月,這個數據較同期增加了58%。其主要影響因素就是能源價格波動。
歐洲能源危機給我們帶來什么警示?
首先,“端牢能源飯碗”,是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基石,也是底氣所在。
歐洲能源價格暴漲的根本原因是歐洲原油、天然氣及煤炭等均高度依賴進口,能源對外依存度達60%。
而我國在“端牢能源飯碗”方面日益取得成效。以天然氣為例,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天然氣2053億立方米,比2020年增長8.2%,比2019年增長18.8%,兩年平均增長9.0%。
2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也強調,要精準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面對國內外復雜嚴峻形勢高度重視解決經濟運行中的掣肘問題,穩定市場預期。繼續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緩解下游企業成本上升壓力,保持物價基本穩定。
會議尤其提到,要保障糧食和能源安全,確保全年糧食豐收,增加煤炭供應,支持煤電企業多出力出滿力,保障正常生產和民生用電。
其次,基于我國國情,要以安全為前提,在傳統能源和新能源的發展中保持平衡。國網能源研究院稱,應按照“傳統能源保電力供應、新能源調電量結構”原則,加強各類電源的統籌規劃,科學發展先進清潔煤電,優化電源結構、布局和發展時序,實現電力電量“雙平衡”。
最后,隨著越來越多國家加入“碳中和”隊伍,我們應及早布局可再生能源,并做好相應的頂層設計。
以新能源發電為例,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我國風電和光伏新能源裝機持續增長,新能源發電量占比已經超過10%。但是風電和光伏發電能力和水電一樣“看天吃飯”,充當調峰作用的儲能因為商業模式未能有效建立,裝機規模遠低于規劃目標。
長遠看來,在雙碳目標下,一旦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下降,將會出現供電緊張等問題。而未來可再生能源占比越高,供電波動性就越大。
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電價傳導機制。通過市場化手段,促進電力資源優化配置。即在供不應求時,在高電價影響下,用戶減少不必要用電,在供電充足時,利用低電價刺激用戶消費,從而達到發用電實時平衡。因此,優化頂層設計,建設全國統一的電力市場體系意義重大。